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出场·内涵·价值: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维透视

    周师;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在承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多措并举防治腐败的理论,赓续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我革命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出场的。它经历了一个从“三不腐”到“‘三不腐’一体推进”的出场历程。其内涵要求集中体现在三个“发力”上:“同时发力”强调反腐败斗争时间维度上的同步给力,“同向发力”强调方向维度上的同向出力,“综合发力”则强调空间维度上的协同聚力。这一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腐败理论,指导新时代中国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也为全球的腐败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与世界价值。

    2025年05期 v.43;No.20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刘芳丽;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呈现和特征彰显。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探索先后经历了革命求富、建设谋富、改革致富、脱贫共富四个阶段,一脉相承的共富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价值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目标,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全面协同性价值原则。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中国精神,秉持人民至上价值理念,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多维保障。

    2025年05期 v.43;No.200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党史党建

  • 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法治保障

    蔡中华;周梦瑶;

    用法治来保障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作风建设的制度实践,旨在将作风建设的要求转化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依靠法规制度正风肃纪,从源头根除顽瘴痼疾,实现标本兼治。新时代强化党的作风建设的法治保障,既要体认其对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重要价值,又要从其发展历程中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这一铁规矩、硬杠杠,推动全党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还要系统总结其经验启示,明确党的作风建设法治保障的政治性、筑牢党的作风建设法治保障的价值性、强化党的作风建设法治保障的针对性、完善党的作风建设法治保障的规范性。

    2025年05期 v.43;No.200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实践向度

    鲁豪莺;王洪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其生成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其核心要义在于持续优化制度架构、确保有效的制度执行、不断完善制度评估机制,以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深化。在管党治党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坚持执政能力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同推进,坚持制度治党与思想建党同向发力,坚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形成联动,使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2025年05期 v.43;No.200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法坛论衡

  • 数字正义视域下大数据应用不平等难题的法理反思

    王泽龙;曹永海;

    大数据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现实难题,这与其高度的专业属性和复杂的体系结构相关。从技术逻辑来看,它遵循全样化的信息收集逻辑、分布化的算力利用逻辑以及关联化的决策分析逻辑,与当下的法律实践现象紧密相关。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它结合物联网提供的多模态数据信息,利用云计算平台具备的强大算力,通过“学习—反馈”机制来辅助人工智能进行决策。然而,受数据偏见、算力贫瘠、算法歧视等隐蔽性因素的影响,大数据应用过程中面对的自动不平等困境对技术的实践效益造成了冲击。为此,有必要建构一种以实践合理性为基础的解决路径。在数字社会的新背景下,技术可能性与目的手段正当性需得到优先考量。以比例原则为核心的技术伦理观可构建一套以评估、分析与决策为内容的有效机制,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规范引导,促进数字正义目标的实现。

    2025年05期 v.43;No.200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碳排放权作为用益物权的理论证成与路径展开

    申惠文;张炬;

    对于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学界存在公权理论说、私权理论说、混合理论说和其他学说等争议。准确界定碳排放权法律属性,是碳排放权制度构建和规则适用的基础性问题。碳排放权取得和行使虽然有公权力参与,但本质上属于私权利。碳排放权实质上是大气环境容量使用权,是对大气环境容量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符合用益物权的基本特征。《民法典》第250条和第324条中的“自然资源”包括大气环境容量,国家对大气环境容量享有所有权。制定中的《生态环境法典》应当明确碳排放权的用益物权属性,与《民法典》用益物权制度进行衔接。未来应适时启动碳排放权法的制定,按照用益物权的逻辑路径,细化碳排放权的分配规则、交易规则和担保规则等,切实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法律支撑。

    2025年05期 v.43;No.200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特定未成年男性在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中的缺失与补正

    苏雄华;李想;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定罪促进了对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未成年女性的全面保护,但在保护对象方面缺失了相应年龄段的未成年男性,从而引发了对该罪实行行为和保护法益的争论与辩思。从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和同害评价原则出发,应当完善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中未成年人性权利保护的刑事立法,将该罪的犯罪对象扩大为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采用“进入式性交”作为该罪的实行行为,以更加精确的“不充分性自主权”作为该罪的保护法益,推动特定未成年人性权利保护的具体实践,实现性权利刑事立法保护方面的性别平等和社会正义。

    2025年05期 v.43;No.200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经管探新

  • 职场焦虑研究的知识谱系、理论框架与未来展望

    李正东;王津;

    选取中国知网2004—2023年以“职场焦虑”为主题词的206篇文献,通过利用CiteSpace等可视化软件,分别从发文量、高频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发性探索及关键词共现时区等维度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职场焦虑领域研究正处于上升期,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作者和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网络;“工作压力”“职场排斥”“工作退缩行为”等成为研究热点,预示未来研究方向。基于分析结果,从研究内容、研究设计、研究情境三个层面进行展望,提出具有研究潜力的未来方向。

    2025年05期 v.43;No.200 53-6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多时段DID模型的智慧城市试点对营商环境影响研究

    杨盼;冀梦玄;潘胜;胡亚南;

    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来优化城市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面板数据评估的模型,并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层次法,根据TOWA-GA混合算子对各城市及区域的营商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营商环境质量呈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北部地区逐级递减的趋势。多期DID模型显示,大部分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能提升城市营商环境质量,但部分城市试点效果不佳,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聚合效应和异质性分析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营商环境的改善有积极促进作用,且参与情况不同的城市在政策效果上存在差异,提升效果可能受到参与时间、时长等因素的影响。

    2025年05期 v.43;No.200 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业主关系取向对EPC项目合作的影响机制研究——公平感知的中介作用

    阚洪生;于晶潇;赵丽君;程伟;

    如何实现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良性高效合作是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关系取向通过影响个人或组织决策与行为进而影响合作,探究关系取向如何影响项目合作,明确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对252份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业主关系取向对EPC项目合作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情感性帮忙关系取向对总承包商公平感知的正向影响显著,对项目合作的影响不显著;工具性帮忙关系取向对总承包商公平感知与项目合作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寻租关系取向对总承包商的公平感知与项目合作有显著负向影响;公平感知作为中介变量在不同关系取向和项目合作间的作用效果也有明显差异。

    2025年05期 v.43;No.200 75-8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史海钩沉

  • 墓志所见中古来华粟特安氏族源认同考论

    韩宏韬;安昱宁;

    中古时期,入华粟特安氏族源的认同演变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复杂进程。基于族源理论,以墓志材料为中心,探究得出粟特安氏在华化过程中重构族源叙事可分为三个阶段:入华初期,粟特安氏墓志中多保留“西域安国”等客观族源记忆,如《安备墓志》直言胡商身份,体现早期族群认同特征;入华中期,显贵家族常常表现出通过附会黄帝后裔而亲近华夏族源的倾向,同时,依然保留着西域族源记忆;入华后期,粟特安氏墓志彻底隐去西域族源,转而以华夏民族身份自居,标志着主观族源认同完全替代客观认同。这一转变历程生动体现了华夏“大一统”思想的文化整合力,也深入揭示了粟特安氏从文化适应到身份重构的华化轨迹,为中华民族多元融合提供了微观例证,为解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5期 v.43;No.200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幼卫生建设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曾浩;

    妇幼卫生事业是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我国妇幼卫生建设的起步阶段。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阶段妇幼卫生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状况总体概述、机构制度构建与沿革、新法接生等具体实践和优秀人物上。上述研究成果呈现出以下特点:医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地域性研究凸显;研究的具化性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未来学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幼卫生建设的研究还需继续扩展研究领域、转换研究视角、补充研究内容。

    2025年05期 v.43;No.200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河洛文化·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 论黄河文化的深厚根基、多元特质与传承弘扬

    唐秀华;

    黄河文化内在的历史积淀、文化传承、精神追求以及生态智慧决定了其深厚根基,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与独特标志。它广泛涵盖了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经济成就、哲学思想等多个领域,与中华文明紧密相连,血脉相通,不仅展现出历史的连续性,更蕴含着独特的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等鲜明特质。当前,我们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珍视并保护好黄河文化遗产,让历史的文脉和民族的根脉得以延续;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民族复兴与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2025年05期 v.43;No.200 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河文化青年友好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李姗姗;

    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对中华民族意义重大,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起着引领示范作用。青年文创产品设计能强化青年文化认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助推经济发展。黄河文化青年友好文创产品应遵循“趣·情·融”设计理念,建立“文化+技术”符号结构,以“地域+情感+青春”为创新路径,满足青年需求,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5年05期 v.43;No.200 106-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黄河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

    姜涛;

    黄河文化品牌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有效载体与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河南依托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聚焦品牌塑造和多元传播,品牌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但仍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品牌定位模糊、优质供给不足、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从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建设黄河文化数据库、精准定位品牌、打造地域特色文化IP、持续推出文旅精品、拓宽宣传推广渠道等方面综合施策,以期擦亮河南黄河文化品牌,显著提升河南黄河文化影响力,促进河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v.43;No.200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